2016年已经过去一半,在对上半年的市场总结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于销量的分析,而很少有聚焦到产品层面的。本篇文章将基于2016上半年上市的87款新车以及2015上半年上市的82款新车展开分析,内容包含上市时间、变更规模、区隔分布、车身形式、发动机/变速箱种类、级别搭配、车身颜色等等,如果您想对汽车市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或是您目前就职于汽车产业相关部门,这篇文章对您一定有帮助。
文章的数据来源是新浪汽车、腾讯汽车以及汽车之家,因为产品的资料在网络上比较零碎,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收集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算是尽力。但是产品资料和销量不同,并没有像中汽协那样的大佬统一口径,所以文中若有车型疏漏,还望各位理解。文章写的很用心,请大家多多支持。
中期改款:一辆车在上市两三年后通常会对车辆进行小幅升级,目的是改善抱怨点,保持产品竞争力。投资规模小但变更效果显著是车企最想要的,例如保险杠、格栅、车身、中控屏幕等等。
全新换代:一辆车在服役五到六年后会结束其生命周期,新一代产品会在外观、内饰、装备、动力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豪华品牌车型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生命周期往往有7-8年。
大家经常听到的”2016款”没有在统计范围内,因为年度车型在产品上的变更较小,往往是厂商制造噱头的营销手段。
2015是中国自主品牌“咸鱼翻身”的一年,销量增幅达到15.27%,远超7.3%的行业平均值,市场份额也提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41.32%。合资厂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加大了产品投入,争抢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自主品牌也不甘示弱,依旧保持大规模的产品投入,2016上半年继续跑赢大市,市场份额提升至42.9%。
另外一点,2016上半年共上市了87款新车,“87款”是什么概念呢?上半年中国市场19家主流手机品牌布90款手机,这意味着汽车的产品更新速度已经赶上了电子产品的步伐,这是多么“疯狂”的一件事情。
2016年选择在车展上市的新车增多。看来今年各厂家的腰包有点紧,办场发布会很费钱,能省就省点吧!
从变更规模上看到许多车企在继续扩张产品线,大批全新车型进入市场。2015年中国市场全部在售的车型(不包含进口车型)大约有460款,按照目前的导入速度,2016整年导入的全新车型数量预计会有100款,增长幅度达到21%,远远超过市场销量增幅。这意味着竞争会愈演愈烈,加上一批互联网土豪们蓄势待发,纷纷向车市进军,一场的“大战”不久后就会到来。
虽然明知汽车界的大佬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脾气的人,不过还是忍不住想插句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躺赚”的年代,盲目导入新产品小心落得血本无归,优化产品线布局,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SUV火,人人都知道;得SUV者得天下,自主厂商都晓得。SUV就像是“救命稻草”,帮助泥潭的自主企业在2015年成功逆袭,很显然,这股势头依旧迅猛。不过SUV究竟还能火多久,SUV的市场份额能扩大到什么程度,没人能做出准确预测。相比哈弗的“SUV一条走到黑”的战略,我认为吉利的“多点开花”更加可行,完整的产品线布局在抗风险能力上显然会更胜一筹。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所有厂商都把目光投向了“7座”。五菱宏光和宝骏730着自主品牌MPV的市场,合资品牌7座市场则充满了无限可能,15万左右还没有一款像样的7座产品。本想着新途安上市会大捞一笔,谁料主力级别落地已经到20万了,销量一直也是不温不火。在我看来,12-18万之间的7座车型在未来几年会有不错的机会。
欧系品牌对旅行车一直念念不忘,一汽大众先是国产了高尔夫嘉旅,迈腾旅行版不久后也将国产。不过实在是搞不懂,如果大众肯把把精力放在SUV上,2015年的销量也不会跌的那么惨。对于旅行车我个人并不看好,论外观没有SUV霸气,论商务不如三厢正式,论载人没有MPV多,巨大的后备箱放高尔夫装备比较合适,可是在中国肯为这点买单的实在太少了。
前几年豪华车市场增速迅猛,奥迪在中国大发一笔,顿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流&非主流豪华品牌都发出一致的声音:深耕中国市场,全面落实国产化。不过2015年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下行,豪华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优惠让利,15万买奥迪,20万坐奔驰,30万开保时捷说不定也不用等众泰了呢。
受到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影响,20万以上的中大级轿车压力很大,新车进入凶多吉少;入门级轿车则受到自主品牌SUV以及消费升级的双面冲击,厂商投入比例也在下降。自主厂商中,自去年中型SUV发力后,今年各品牌开始转战紧凑级SUV。
在发动机的战略中,合资厂商往往会搭载两款发动机,低位和高位各一款,扩大价格带,同时满足对动力需求不同的消费者。但是随着新车型不断加入,区隔细分化越加明显,一款车想要把两款发动机都卖好变得越来越难,三款就别说了,因此许多车企开始尝试仅搭载一款发动机。相比之下,自主厂商更加简单,哪有时间做几款动力总成的匹配?赶紧找款发动机让车型上市最重要!
由大众掀起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之风在中国市场蔓延开来,日系品牌这样的自吸者也纷纷搭载了1.5T,1.2T等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于担心消费者对涡轮增压不买单,之前厂商的做法是自吸和涡轮一起搭载,经过几年时间的铺垫,全面涡轮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动力总成的开发远比车身和造型开发要慢,要难,自主厂商很清楚这一点,大家看到比亚迪靠着新能源赚的盆满钵满,加上国家政策的导向,很自然的向着新能源方向进军。
上到90万的VOLVO XC90,下到9万的众泰T600,2.0T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万能发动机”。第四阶段油耗限值已经启动,未来大排量发动机会越来越少,自吸/大排/V6控们,想买趁早吧!
大众领衔的1.4T以及通用领衔的1.5T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厂商追捧,1.2T取代1.6L是迟早的事。不过从现状来看时机似乎还不够成熟,标致想做出头鸟结果输的很惨,市场上需要一个“德高望众”的领导者把这股风吹起来。
多亏了三菱,自主品牌有1.5L和1.5T发动机可以用。虽然这两款发动机的年代久远,技术落后,但相对来说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自主厂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由此也能看出自主厂商在动力总成的开发能力上亟需提高。新能源虽然是未来的方向,但充电设施的建设,消费者思维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想全面超越合资车企,动力总成是必须攻克的一关。
一款手动变速箱+一款自动变速箱是我们最常见的搭配方式,不过慢慢车企也发现有些车的手动变速箱根本就卖不动,尤其是比较贵的车,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不搭载手动变速箱。作为一名MT驾驶者,我的感慨是,不是中国消费者不喜欢手动,是堵车的时候脚实在太累了。
从趋势来看,欧系走双离合线,日系走CVT线,AT则是各派系均有涉猎。不过对于家用车变速箱来说,降低油耗是其首要研发目的,至于换挡平顺性、加速性能等等,不同的变速箱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管是走哪种线,只要能达到节油目标的同时又不遭到消费者抱怨,就是优秀的变速箱。
对于车身色搭载原则我的理解是:不使其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原因。因为想要以车身色作为车型的卖点是不现实的,过多的车身色反而会造成投资的浪费。我曾经做过一份调研,在三个月内收集了同一段出现的316款车,其中白色,黑色,银色,棕色这四种车身色比例总和达到了80%。上图显示合资厂商的新车平均搭载了7种车身色,这也足够大多数车型使用了。
黑色曾经是大街上最常见的车身色,不过这两年有被白色赶超的趋势。白色更加简洁,同时彰显动感时尚,不像黑色的商务感太强,因此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虽然消费者对车身色似乎没什么太大追求,但是厂商们还是在不断做着新的尝试,橙、青、紫等一系列小众颜色纷纷出现。这些颜色不求走量,主要是为了在宣传的时候多赚些眼球,不过这个投资究竟值不值得,我觉得有待商榷。
对于级别搭配不同厂商会有不同的策略,有的人觉得“多比少好,多点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过我的观点是“多不一定有用,过多的级别不仅让消费者选择困难,还会增大生产管理的难度”。对于级别管理我更喜欢本田的做法,精简的同时又能突出主力级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5. 合资厂商的发动机向全面涡轮化迈进,自主品牌走新能源线. 合资厂商上市新车平均搭载7种车身色,Top5是白、黑、银、红、灰。
梦到钱包丢了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