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
车水马龙的舞钢市街头,颜色各异的电动自行车、轿车不时从眼前驶过。40年前,舞钢市大街上和农村乡间,更多的是一辆辆黑色的、车架粗大的自行车,或载人或载物。它们叫“28式”(简称28)自行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2018年12月28日,家住该市八台镇泥沟陈村的村民陈向得,又一次来到了该村的农耕展览馆,看着自家捐赠给农耕展览馆的自行车,脸上不时流露出对它的钟爱,因为这辆自行车承载了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常年种植烟叶的陈向得每到烟叶收购季节就开始犯愁。因没有任何代步工具,他每次卖烟都要步行,背着七八十斤的烟叶到离家三四十里的烟叶收购站去卖。那时,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便成了他的一个梦想。
“那时候出门干啥的都非常费劲,弄个洋车(自行车)跑得快、省劲。那时候一般娶新媳妇都是弄个洋车,买个新洋车都很牛,村上结婚的都来找着用。”陈向得说。
当时,一辆上海产的“凤凰”牌或“永久”牌自行车要140多元,这对于陈向得来说,想买辆自行车,成了一种奢望。1982年,省吃俭用的陈向得从牙缝里抠出140元钱,如愿买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自从有了自行车,每天来看新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结婚时都得提前预订。就这样,拥有了自行车的陈向得每到烟叶收购季节时,彻底结束了背着烟叶每天来回几十公里的卖烟历程。
随着土地承包到户,自行车已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于是,陈向得家里又添置了第二件交通工具。“土地承包以后,犁地、割收等没有机械很费劲,这之后我又买了个小拖。拉东西装得多、跑得远,还比洋车省力。”陈向得说。
踏实肯干的陈向得种烟、种菜、种庄稼,家里的日子不仅越过越好,交通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先是摩托,摩托之后又兴电动车了,就又买了一辆电动车。”陈向得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自助游也成为不少农村群众的时尚生活追求。2017年,陈向得又给家里添置了一辆小汽车,从此,他家便成了有车一族,不再为远或大风大雨天气出行担忧了。每到逢年过节,儿子开着车拉着一家人,到周边的景点走走看看,也是陈向得最开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