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车友分享> 文章内容

小区养狗矛盾总是无解?社区“专员”有办法两年来这些专业律师破解难题无数

※发布时间:2018-12-26 16:37: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因质疑公共收入未存入维修基金专用账户,上海杨浦区某小区的业主们在缺乏法律指导、不符定条件的情况下,自行召开临时业主大会,罢免了原业委会主任。

  一边是未走通程序的“罢免”,一边是业主与原业委会的矛盾重重,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桂喜紧急介入,通过提供详细的法律咨询意见以及“搁置争议”的折衷方案,化解了两方矛盾。

  在杨浦区,和王桂喜一样参与到社区纠纷化解的律师还有157名。从2016年开始,杨浦建立“社区专员”制度,请来执业律师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两年来,已有158名正式签约的社区专员,做到了每个居委会至少配备一名社区专员。

  张文杰是上海尚佳律师事务所主任,自律所从2007年成立以来,他就带领律师通过与居民区党总支结对共建的方式,在杨浦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当时,我们律所为居民区每月提供一次半天的法律咨询,每季度举行一次法律,还帮助居民调解一些法律纠纷。”

  杨浦区局长陆静告诉记者,过去,上海社区的法律顾问大多是志愿服务性质,组织上比较松散,人员构成上也比较多元,没有标准化的工作要求,更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然而从2016年开始,这些走进社区的律师们有了新身份——社区专员。

  专员是社区法律顾问的升级版。有了明确的机制和,专员每个月定期到社区值班两次,每次值班半天,总时长不低于8小时。通过这些时间,律师们可以沉下心来深入社区,了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专员可根据需要可以列席居委会的相关会议,参与起草、审议社区工作的文件、决议和方案,并协助解决涉及法律诉讼的问题。

  目前经过两年的探索,杨浦区已经基本建成了、街道和社会组织三方协同的“社区专员”制度。按照购买服务程序,由作为甲方与街道和从事法律工作的社会组织签订三方合同,项目经费再以补贴的方式支付给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协调分配专员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截止目前,杨浦区已有158名正式签约的社区专员,自2017年以来,累计举办了640场,为居民解答法律咨询6649件,参与纠纷调解251件;专员起草审核居民公约76件。杨浦区还建立了工作绩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作为下一轮是否续约的重要参考。

  今年1月,张文杰成为五角场镇居委会的社区专员不久,就碰到了小区里两激烈的邻里纠纷。矛盾冲突双方是一对几十年的老邻居,原本双方关系很好,但后来闹起了矛盾。

  老奶奶口的纱窗经常被毁,怀疑是隔壁干的,对方不肯承认;争执不下后奶奶的儿女在口装了探头,又遭到邻居其隐私权。子女的加入让这场纷争愈演愈烈,几次发生打斗时甚至了社区来调停。居委会多次调解未果,于是便请来了张文杰的专员团队。

  “关键还是要从法律层面给居民做解释。”首先明确装探头了隐私权,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其次让双方明白,由于邻里纠纷中双方都缺乏充足,一旦进入法律程序,法院判决还是以调停为主,很难有其他结果。晓之以理同时动人以情,两位老人几十年的邻里情,最终让“积怨已久”的隔阂烟消云散。

  同样惊动110报警的还有一桩楼上楼下的漏水索赔纠纷。楼上居民家漏水,受到影响的楼下居民开出了上万元的赔偿金额。在亲朋好友的“”下,楼上楼下两户人家也发生了打斗。“那天正好是我们专员在居委会值班,两家人拿着过来咨询,我一看,不过是几张照片,随即跟楼下这户索赔的人家明确,不充分,无法索赔那么多钱。”后来,楼下这位激动的居民也逐渐说开了,他坦诚一直对楼上居民不满,自己这次提出的索赔金额是想借此教训一下楼上。最后在律师调停下,楼上居民只赔了400元便结束了纷争。

  “这两起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社区都参与其中了。只要有在场,居民就不会打架。而律师可以在方面给居民提供专业的指导,最关键的是我们作为的第三方,律师从专业、公平的角度解决问题,居民更信服。”张文杰总结道,律师擅长说,具有力,双方互补配合,能化解很多矛盾。

  社区专员不局限于解决个体法律问题,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居委会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着眼于为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在轨道上构建起长效机制。受这两起案例的,五角场镇、司法所在镇6个居委会试点推行了社区、社区专员“双值班制度”,将两者在居委会的值班时间调整为同一时段,共同处理居任弼时子女民纠纷。

  当了16年律师的张文杰平时接大案子较多,如今却把20%时间花在了社区的“家长里短”上。“做大案子获得大客户,经济上有回报,但解决了社区矛盾,得到社区居民认可,获得的是上的成就感。”今年一个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前夜让他印象很深。“在新任居委会换届之前,上一届居委会不断新一届居委会的言辞,引起居民强烈不满。”张文杰记得社区打电话来“紧急求助”时已是晚上九点,最后解决完纠纷已经将近半夜。“处理社区纠纷很辛苦,但看到两天后居委换届顺利改选成功,心里还是感到非常欣慰。”

  在特大型城市,居民群众的保障需求越来越强,而需要专员介入的,往往是那些在社区治理中的疑难杂症。近年来,上海不少居民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文明养犬行为,犬只在社区里吠叫、不系犬绳、不戴嘴套、随地大小便,遛犬人和散步居民的矛盾不断,犬咬人的纠纷屡屡发生。但以往文明养犬活动大部分以的行政干预为主,居委会无执法权,因此文明养犬仅流于宣传形式。

  来自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的专员陆立明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杨浦海杨居民区时看到的一个细节。“小区里停放的大部分车子四个轮胎都用罩子或挡住,这是一种防止犬只在车轮边上小便的‘神器’,由此小区的养犬矛盾可见一斑。”

  挨家挨户地敲开犬主居民的,陆立明等专员发现,大部分犬主都是年轻人,而且对自家狗都“迷之自信”:“我们家狗不会咬人的。”“随地大小便的肯定不是我家狗。”“我们是小狗,平时几乎都不出门。”有的甚至提出质疑:“法律没有不能养狗,你们又不是执法部门,为什么管我……”

  专员们耐心相关法规,把养犬人必须办理《养犬登记证》、养犬人携带犬只外出应当遵守六项、养犬人应当承担犬只狂犬病免疫、电子标识、相关证件和管理服务费用等说清说透,逐步在居中建立起法律意识。

  “关于文明养犬的治理,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靠居民自治。”律佑专员王丽华带队在海杨居民区的海杨公寓、浦江风景苑两个小区,通过发动热心的“居民”,从一开始的7人筹备小组,一个月后便壮大为20多人的犬主自治志愿者团队。

  登记和签订文明养犬公约,是最困难和最关键的环节。社区专员拟定了《海杨居民区养犬登记表》和《犬主自治文明养犬约定》,由志愿者把两份材料送到养犬家庭,供养犬户阅读认可后填报、签约。《登记表》也经过律师团队精心设计,突出“以犬为主”,把“犬主身份证、犬主照片”栏目改换成“犬名、犬照”和犬主更愿意展现的犬的特征内容,使登记表更显人性化更具实用性。

  从今年1月专员走进社区推动文明养犬,到9月海杨居民区养犬居民自治会正式成立,期间历经9个多月时间,终于建立起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社区居民自治文明养犬新模式。“这期间经常有居民工作做不下去的时候,但我们就要拿出啃硬骨头的,最后在全社区的发动下大家都签约了。”据统计,海杨公寓和浦江风景苑两个小区共有58户养犬户、63条犬,签约率达100%。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