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车展快讯> 文章内容

徐州答市委三问:要摆脱地级市思维要苏北意识

※发布时间:2018-7-8 19:32: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市委周铁根说,他到徐州工作以后,经常思考这三个问题:“如何把徐州中心城市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为发展优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打破跟随发展思维模式和传统径依赖,闯出一条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科技变革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通过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来实现弯道超车。”

  今天,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徐州,仍然绕不过这“三问”。“三问”的内涵在发生变化,“三问”的解题思也在创新。

  徐州作为“中心城市”,不能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必须是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的“中心”,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中心城市是徐州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但不是谁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是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只有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才能让徐州扩大发展优势,进而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今天,在陇海线上,徐州经济总量去年仅次于郑州、西安。在淮海经济区这个1亿多人口、10多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徐州是最大的、首位的城市。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高铁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已经使得地理空间相对不是问题。

  徐州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江苏省内,也不能一直成为苏南的“跟随者”。否则,一直承接转移产业,始终跟着别人的模式跑,如何才能成为“先行军”。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正在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

  不少城市和地区,迎来弯道乃至改道“超车”的机遇,得以重塑竞争格局。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杭州信息经济爆发式增长,都是。

  20余所大中专院校、30余所科研院所,徐州的高校数量、年毕业生数量,在淮海经济区,甚至放眼全国,都是一座科教资源的“富矿”。

  一城(江苏淮海科技城)、一谷(徐州科技创新谷)、一院(徐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新兴产业,要在徐州跑得更快。

  以徐工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鑫华集成电用多晶硅、恩华创新药物等为代表,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与ICT、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在徐州不断加速发展。

  创新科技、新兴产业出现在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要抢抓机遇,让更多新兴产业在徐州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关键词:徐州城市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