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实体经济
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实体经济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中国经济中的脱实向虚问题令人担忧。除了传统的房地产领域,最近两三年,大量资金又开始进入网贷(P2P)等互联网金融领域,但进入这些领域的资金相当高的比例陷入循环,最终进入实体的比例很低,更有甚者,一些平台成了非法集资的工具,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那些脱离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工具玩游戏的虚拟经济的危害性,相关的清理工作才逐步展开。
另一类借助网络出现的新经济形态,产生很早,但这一两年也产生了争议。例如,随着网络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人们购物习惯大量转向线上,传统零售商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一些人于是质疑电商的价值,有人甚至把经济不景气归罪于电商。前不久有一个观点非常流行,说是如果大家不去网购,而是选择上街到实体店购物,不仅可以支持这些实体店,而且人们在逛街时还会顺便增加其它消费,这样经济就不会显得这么差。
其实,这两类经济行为虽然都借助互联网或高科技,同样予人“虚拟”的印象,但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虚拟经济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例如股票、房价都是从公司价值和住房使用价值衍生出来的工具,但如果其价值与其对应实体严重偏离,就会出现脱实向虚。脱实向虚的表征就是大量投机,有投机就会产生一个投机产业链,大量资源就会服务于投机活动,这虽然会刺激短期的繁荣,产生P,但却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P,而这种繁荣最终会酿成苦果,甚至灾难。股市如此,房地产市场亦如此。那些性的P2P也是如此。
但是,电商网购等新商业业态短期虽然冲击了传统商业,但这是一种“创造性”,因为新业态借助网络等高科技,降低了信息成本,减少了交易环节,与传统商业比有实质优势。传统商业虽然在冲击下萎缩了,但围绕新业态会产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例如,在沃尔玛35年来首次营收下滑的同时,亚马逊等电商的营业额却步步上升。国内电商增速更快,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目前平台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整体规模已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P。由此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500万,带动了3000万左右的间接就业。这也意味着,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经济结合,依托技术和模式创新,共同打造适应未来的经济实体已经形成趋势。电商虽然不是制造业,不生产具体产品,但它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它不仅不“虚”,而且非常实,它完全是一种与传统实体经济外在表现上不同的新经济实体。
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曾对制造短期繁荣、长期痛苦的虚拟经济行为产生过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事明,最终还要转到实体经济上来,特别是转到新经济实体上来。
推荐: